前几天,住小朋收到位于白沙大道的亭江·奥特莱斯将于8月20日正式停止零售业务的消息。
是升级调整还是彻底撤场?未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?
01清仓中的奥莱,谁走谁留?
刚到白沙大道亭江·奥特莱斯路口,就看到插满“商场升级调整,全场1折起”的促销旗。
虽然是工作日,但停车场仍停了不少车,看来还是有不少人来逛商场。
▲亭江·奥特莱斯外围
商场进口的左侧,还有一排美食小吃街,十几家都是营业中,工作日也是有不少人的。
▲门口的小食街
走进商场,并未看到网传的“停业公告”牌子,但几乎每家品牌店都在打折清仓,1折、2折的促销立牌格外醒目。
不过,整体人流量不算大,部分区域已经显得空荡。
负一层:星港超市人气*旺,生鲜区买菜的人不少。工作人员透露:“超市不撤,但会换老板。”(网传换成大康惠,暂未官方证实)
▲负一层超市
一二层:女装、男装、鞋包区多个品牌正在撤柜,从女装、女鞋到男装、鞋包皮具,不少商品低至1折。
▲一层服装
▲二层服装,部分撤场
三四五层:亲子乐园、餐饮(海底捞)、影院仍正常营业,但部分店铺未开业,健身馆还在装修。
▲三层亲子乐园,艺术中心
▲四层影城、餐饮
▲五层健身馆
某品牌鞋店的工作人员透露,她们营业到月底就会撤场,这次撤场的主要是负一、一、二层的鞋服商家。
目前二层男装区已经有不少店铺空了出来,显得有些冷清。
与鞋服品牌的撤离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,瑞幸咖啡门店里坐满了人,外卖订单不断;移动店面刚完成装修,准备营业。
▲刚入驻的移动门店
看来受影响的主要是零售品牌,而生活服务类业态暂时不受影响。
02奥莱现状:同质化严重,折扣不够“香”?
亭江・奥特莱斯的变动,其实是南宁奥莱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。
目前南宁有华盛奥莱、首创奥莱、杉杉奥莱等多个奥莱项目,它们定位相似,品牌重合度高。
奥特莱斯的核心竞争力本该是“大品牌、低价格”,但南宁的奥莱普遍面临尴尬:
①品牌同质化:轻奢、运动品牌扎堆,缺乏一线****。
②折扣力度一般:不少商品是过季款,对比**、代购优势不大。
③客流依赖促销:平日人气一般,**才靠活动拉动。
这些年,南宁的奥特莱斯越开越多,看似遍地开花,实则暗藏隐忧。
曾经,奥特莱斯凭借“**折扣”的标签吸引了不少消费者,但随着市场下沉,二三线城市的奥莱项目扎堆,“**品光环”逐渐褪色——真正的高端**稀缺,而中端品牌又陷入同质化竞争。
当奥莱既无法满足“追潮流”的需求,又难以真正打动“求实惠”的顾客,它的未来该如何破局?
或许,单纯靠“打折”已经不够了,业态升级、品牌焕新才是关键。
03亭江·奥特莱斯升级调整之后会怎样?
鞋服品牌撤场后,亭江・奥特莱斯会如何升级调整呢?
其实,这些年奥莱正以城市奥莱、综合文旅奥莱等形态,悄悄渗透下沉市场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25上半年全国新开15座奥莱,超七成落子华东,三线及以下城市占四成,下沉市场新增项目数超去年全年。
▲图源赢商网
各地开业的奥莱项目中,也普遍采取外来企业与当地企业深度绑定的合作开发策略。
亭江·奥特莱斯也能采取类似的策略?
结合现场情况和行业趋势,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一番。
目前超市、餐饮、亲子、咖啡等业态表现活跃,未来商场可能会强化这些刚需业态,弱化传统鞋服零售。
品牌换血也有可能。引入更多轻奢、潮牌或本地特色品牌,或许能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。不过这还需要看商场的招商计划能否顺利推进。
还有一种可能是转向 “社区商业 + 奥莱折扣”的混合体。
依托周边社区,在保留部分折扣零售的基础上,增加生活服务、亲子互动、餐饮娱乐等业态,打造更贴近居民生活的商业空间。
但亭江・奥特莱斯的升级之路也面临挑战。
周边白沙大道商业体密集,如何做出差异化定位至关重要。
如果没有真正解决品牌和价格痛点,“换汤不换药”,恐怕还是会沦为普通商场。
亭江・奥特莱斯的未来究竟如何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对于这次变动和可能的升级方向,你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